51岁的女性王某,月经不规律已经1年多了,最近阴道出血几乎没有停止过,每天都需要用卫生巾或护垫。

女儿建议她去医院看看,她觉得自己没有什么不舒服的,出血量又不多,应该过一段时间就绝经了,没有必要去医院检查。

2、3个月以后,她觉得肚子有点胀,食欲也没以前好了,以为是“消化不良”,到医院挂了个内科号。

医生给她做了检查之后,转到了妇产科,最后诊断为“子宫内膜癌”,已经是晚期。

王女士自认为处于快要绝经的年龄,月经紊乱是正常的,殊不知,女性到了这个年龄就是“多事之秋”,肿瘤发病率上升。


当然,王女士的情况并不多见,她这个年龄出现阴道出血,多是“功能性子宫出血”,也就是子宫卵巢没有器质性病变。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围绝经期阴道出血的问题。


什么是围绝经期?

围绝经期是指卵巢功能开始衰退直到绝经后1年内的时期。有的女性40岁就开始了,短的1-2年,长的甚至10-20年。


女性到了一定年龄就会出现诸如潮热、睡眠障碍、情绪改变、泌尿生殖道不适、腰酸背痛、月经改变等一系列预示着卵巢功能衰退的表现。这一系列症状称为“绝经综合征”,其中月经改变是每一个女性都会出现的,只是表现不一:好长时间(超过45天)来一次;一个月来好几次(十天半个月就来一回);出血时间很长(经期超过7天);出血量很多(出血量超过80ml);

月经不规律(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来月经)。


月经周期越来越长,月经量越来越少,直到彻底绝经,这是理想的绝经模式,但只有您够幸运(10%女性),才能如此顺利地渡过围绝经期。


为什么围绝经期会出现月经异常?

随着女性年龄的增长,卵巢功能逐渐衰退,激素水平下降是必然的,随之而来的自然就是月经问题。


既然是自然现象,就像我们前面提到的王女士认为的那样,是不是就不需要治疗呢?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有少部分是由于器质性病变(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内膜癌、宫颈癌前病变/癌、子宫肌瘤等)造成的,即使没有器质性病变,出血时间长、出血量多,会出现继发贫血、感染,影响健康。


所以,当您出现:月经周期缩短至小于21天;出血多、持续时间长;月经不规律;有其他合并症状(发热、头晕、头痛等)。应尽快去医院就诊。


注:如果您超过两个月没来月经,最好也到医院就诊,因为长时间不来月经,子宫内膜持续增生,再次来月经就容易导致大量出血。


需要做什么检查?

妇科检查是为了确定有无宫颈问题,生殖道及盆腔有无感染等。

如果检查时没有阴道出血,应行宫颈刮片(TCT)及人乳头瘤病毒(HPV)筛查,排除宫颈病变。如果有出血,等到出血停止后也需要行TCT及HPV筛查。

做B超的目的是排除子宫器质性病变:子宫内膜息肉、增生、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等。

抽血检查看看有没有贫血、感染、凝血功能异常、肝肾功异常、甲状腺功能异常等。

我们建议年龄35岁以上女性应首先行子宫内膜取样(诊断性刮宫或宫腔镜下活检),不建议先行药物治疗。


对于年龄≥45岁、长期不规则子宫出血、有子宫内膜癌高危因素(如高血压、肥胖、糖尿病等)、B超提示子宫内膜过度增厚回声不均匀者更应该行诊断性刮宫,有条件者首选宫腔镜直视下活检。


如何治疗?


功能性子宫出血


止血:孕激素、刮宫、口服避孕药;

调整周期:雌孕激素序贯;

减少经量:放置曼月乐环(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 LNG-IUS) ;

防止子宫内膜病变:周期性使用孕激素或上曼月乐环。


注:围绝经期使用口服复方避孕药只作为紧急止血时可供选择的一种方法,不适宜用于调整周期及预防复发。在用于止血时要注意监测凝血功能,警惕血栓形成风险,控制出血后尽快减量和停用。


药物治疗效果不好或者不适合用药,没有生育要求,不能定期到医院检查者,可以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切除术、子宫切除术。


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癌


无生育要求者行子宫切除术;

有生育要求者,经医生综合评估,您充分了解风险之后可采用全周期连续高效合成孕激素行子宫内膜萎缩治疗,如甲羟孕酮、甲地孕酮等,3—6 个月后行诊断性刮宫,同时吸宫,取出所有子宫内膜送病理检查。


由于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引起的出血,多数都要行手术治疗,如息肉切除术、肌瘤剔除术、全子宫切除术等。


如何减轻症状?

富含植物雌激素的食物:

豆类: 黄豆、豌豆、斑豆、青豆等;

水果:蔓越莓、西梅、杏;

蔬菜:西兰花、菜花;

全麦、亚麻籽。


当然,子宫内膜癌或者不典型增生的女性不建议过多食用富含植物雌激素的食物。


女性到了围绝经期,出现月经不正常是必然的,但不可掉以轻心,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就诊,排除器质性病变,根据病因进行治疗,只有这样才能安全平稳地过度到绝经期。